纵观古之绘画,喜画梅者不可胜数。其中皎皎者代不乏人,迥出时流,标程百世者,黄荃之后亦数十人焉。今人画梅,若非天纵奇才,识见卓远,功力深湛,想出前人之樊篱,恐非易焉。故当今花鸟画家,或选取古人未画之题材,另辟蹊径以求新,或制作、叠加易形以求变。所以然者何?盖期脱古人窠臼以成家也。如此,今之善画梅者,寥若晨星矣。
李英保画梅,以视觉而言,阳刚雄健而不霸悍,浑厚古朴而不呆板,宁静安详而不矫情,矜持端严而不威猛,豪爽痛快而不张扬,飘逸洒脱而不荒率,清雅悦目而不媚俗,灵动多变而不乖张,明艳缤纷而不花乱,细微精致而不雕琢。
其梅之造型,深谙传统之深旨,又能根据画面构成而机变,细审其画,枝瘦而干肥。枝瘦,古之旧法也;干肥,自家之法也。其花朵稀疏之时,一朵足矣,攒聚之时,千朵万朵而不嫌多。其画干,老皮之处,又出新枝,新颖别致,出乎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
其画梅,着力写其孤、姿、色、香之意。
其写梅之孤,往往于一纸之中,只画梅,不着他物,体现此花开后更无花之意。有时孤中又孤,只画一支梅,横生斜出,或逆风傲雪超然独处,或含情迎春,一片冰心,或展示风韵,仪态万方,或悄然吐蕊,生动别致。
其写梅之姿,寓刚健于婀娜之中。刚健如屈铁,凛然不可浸,婀娜如处子,清纯不可渎。
其写梅之色,纯正、平和、明快、清新。近年来尤喜作五色梅。此亦为一枝独树之举。古人画梅,多以单色表现。至清朝吴徵,打破传统,开创多色梅画法之先河,然吴徵之五色梅,仅于设色过程中以杂然相兼之法为之,浅尝辄止,未作深入探索。今李英保遥接吴徵,将五色梅作为一种审美取向而刻意追求,其所作五色梅,先作色调之艺术设计,然后以素色分布其向,在素色的基础上,再斟酌他色。这样,画面各种色相交相辉映,灿烂而不火,缤纷而不乱。红借黄以显其亮,黄借白以显其贵,绿借红以显其雅,白借绿以显其洁。五种颜色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相簇相拥,相托相衬,争奇斗艳,各呈异彩,华贵、雍容、端庄、典雅。多姿多态而和谐,相呼相应而成趣,气象万千,蔚为壮观。
其写梅之香,多以对比手法为之。比如其画红梅,往往利用色彩的浓淡对比来演示梅花开放的过程,让人产生联想,从而进入幻境,不闻其香而似有其香生焉。
其梅之老干,以写为主,注重线条长短粗细之变化,注重墨色浓淡干湿之交融,注重色泽冷暖之互补。在保证整体效果之下,参以中国山水画之皴法,西画之素描法,务求其变,以见肌理之丰富,务求其亮以见老干之精神,务求其层次以见老干之沧桑。曲中有直,直中有曲。曲乃客观外力所致,就视觉形象而言,曲得有情趣,曲得有韵致;曲得有英姿,曲得有讲究。细品之,风情万种,悦目畅神。就其寓意而言,有不尽之意,教人浮想联翩,感慨万千——人生何尝不是如此?若个未有不屈之时也!那斑斑驳驳,复杂多变的曲性肌理不正对应着诸多曲时之境况,曲时之心绪么?然曲中有直,直得有骨感,直得有节奏,直得有气韵,此亦印证着人之气节、之品位、之雅量、之胸怀、之精神。其当为君子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之写照也。
古人画梅,不论是黄荃富贵一路,抑或是徐熙野逸一脉,凡画老干,皆为一笔而拓,虽风格种种,不外乎用笔用墨不同而已,出不了一种格局。李英保画梅,将老干之五脏六腑解剖得淋漓尽致,梅花在他的笔下有了生命的活力,有了内心世界的独白,有了情感的互动。一株老干,五色相间,纹理相杂,古人从未有如此画法。李英保的梅不同于古人,他对梅花有着更为深厚的情感和更加深刻的解读,他推进了梅花的表现手法,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,把古人笼统的书写改变为横截面的解析,因此而丰富了画梅的技法,他的画因此而生机盎然、命意无穷,他的艺术成就应该在美术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。他的画梅方法,虽然标新立异,别开生面,但也未完全脱离传统。他正是在吃透传统地基础上才有了这般大胆地创造,他的肌理之法不是特技的制作,也不是笔墨的堆砌,却完全是用笔墨书写的结果,他在展示肌理美之时,更展示了书法线条的曼妙。他的画,出于传统之外而根植传统之中。
石涛说:“古人之肝肠不能生我之肺腑。”因此他主张绘画要“我用我法”。作为绘画者,何人不想“我用我法”?但“我用我法”谈何容易?“我法”是在长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,在不断地实践、总结、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。它除了与学养、阅历、见识、才智密不可分之外,尚有诸多偶然因素。李英保画梅方法的取得,亦不例外。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,这种精神给予今人以开拓性的启示,也必将激励后学披荆斩棘,将中国绘画更好地继承,将中国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。所以,从文化的层面上讲,李英保又是一位文化的继往开来者。他创造了“李英保画梅法”确乎前无古人,但绝非后无来者。倘若后人沿着他开拓的这条道路继续探索,梅的画法将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内拓展。画梅的视野将更加广阔。
历史在向前推进的时候,回首前尘,一个个里程碑在曲折的道路上闪闪发光。一个个里程碑上所记述的是一段奋斗的经历,有成功的喜悦,也有遭受挫折的几多叹息。李英保无疑是画梅的一块里程碑,他已经卓然成家,非同凡响。至于他成家所走过的崎岖之路,还是留给传记作者去记述吧!在此不赘。
南齐谢赫在绘画六法中力倡骨法用笔,唐张彦远在《历代名画记》中云:“夫象物须形似,形似须全其骨气,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。”李英保画梅有艺术感染力,除其造型生动,用色得法,肌理丰富之外,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用笔得骨法之妙。观其画,老干细枝,或以中锋书写,或以侧锋书写。或一拓而下,或戛然而止,或粗如指,或细如丝,离披点画,挥洒自如,各种笔触如筋似骨交织而成象。老干转折顿错,颇有篆隶之意,新枝曲屈,暗合行草之法,由于以书入画,故其画有文化之品位,具高雅之气息。
圣人含道应物,君子澄怀味象,大夫立世,抱高节无可言处,写梅、咏梅、赏梅以自励、自娱,抚梅以表心,梅即我,我即梅,物我一体,有庄子化蝶之意,故写梅者,必写自家人格也。爱梅者,亦因有相同品格而同气相求也。李英保画梅,梅之品藻即其人之品藻,见其笔下之梅而知其人,虽浮水相逢,因爱其梅而订交,故为文以推介其人其画。假以时日,英保先生名必倍彰,业必更显。李英保与梅,是梅因遇李英保而幸也?抑或笑李英保因遇梅而幸也?一笑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